
?
過去幾年,一級建造師證書曾是建筑行業里的“搖錢樹”。不少人只靠一紙證書,每年輕松進賬幾萬甚至十幾萬元,根本不用到現場干活,只要“把證掛出去”,就能坐等掛靠費到賬。這種“考證即躺賺”的神話一度讓整個行業趨之若鶩。然而,2024年住建部開展動態核查,掛證市場大面積崩塌,“靠證發財”的日子徹底終結。證書變現變得越來越難,那一級建造師的路還有沒有走頭?
?
過去的掛靠時代確實輝煌。一建證書被視為建筑行業的黃金通行證,不少非從業者專門花幾年時間考證,不是為了從業,而是為了“證到手、錢到位”。掛出去的證書,不用承擔責任、不必參與項目管理,僅憑名義注冊就能獲得高額收入。然而這條灰色盈利鏈條終究站不住腳。如今住建部要求資質動態核查,持證人必須真實就職于注冊單位,否則企業可能被降資或處罰,個人也可能被列入黑名單。實名制、社保聯網、項目關聯、數據比對……多重監管手段疊加,掛靠基本無所遁形。一旦被查出,輕則暫停注冊,重則吊銷證書。對企業是打擊,對個人是封路,“證賺錢”的舊日模式已然破產。
?
更大的壓力還來自行業本身。建筑行業近年來整體下行,房地產市場低迷,項目減少、施工周期拉長,很多工程被迫停工。與此同時,持證人數卻在持續飆升。每年新增十萬建造師,曾經稀缺的一建證書,如今已然“爛大街”。許多企業即使你考下了證,也不一定會漲工資、發補貼,因為“持證人太多,不再稀罕”。證書的含金量持續下滑,光有證、沒項目經驗,在企業眼里也不過是“紙上談兵”。原本作為升職跳板的證書,現在反倒成了最低入行門檻,沒有它你連門都進不了,有了也不一定混得開。
?
但這并不代表一建證書徹底沒價值了。相反,它的價值正在重新定義。過去是“有證=能賺錢”,現在是“有證+能力=有前途”。證書已經從灰色收入工具,轉變為職業發展的必要資質。未來企業更看重的是“你有沒有能力落地項目、解決問題、帶好團隊”。一建證書雖然不能再單獨帶來收益,但在你具備實際操作能力的前提下,它依然是一塊職場敲門磚。持證人可以競爭項目經理、技術總工等崗位,月薪普遍在1.5萬至2.5萬元之間,大型項目或一線城市甚至能突破3萬元。而沒有證書的從業者,大多只能在基層徘徊,薪資也僅在5000-10000元區間徘徊。
?
“掛證發財”的日子雖然結束了,但對真正想在建筑行業走長遠的人來說,這或許是一次撥亂反正。泡沫破滅之后,行業回歸理性,也逼得每一個人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考證不再是終點,而是職業之路的開始。證書還值不值錢,最終決定權還是在你手上:你能不能扛項目、帶團隊、出成果?如果可以,那證書依然是你通往更高薪、更高位的必經之路。
?
別再幻想靠證書躺平,真正能撐起你職業生涯的,不是一張證,而是你是否配得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