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所有職業資格考試中,我始終堅持一建(一級建造師)是性價比最高、最容易變現的一項。這不是隨便說說的結論,而是我多年實操后的判斷。前段時間刷抖音,看到有主播也在這么講,不知道是不是聽了我說的話,但無所謂,重要的是這個觀點確實成立。
?
考完一個一建專業之后,再增項雖然仍有回報,但性價比就沒有那么高了。對普通人來說,擁有三到四個熱門專業,足以應對市場需求。但我選擇一直增項,是因為我想把所有紅利吃干抹凈。2023年礦業專業一年掛靠市場價格曾達30萬,今年輪到鐵路30萬,至于明年哪個專業能漲誰也說不準。對我來說,這都不是重點,我的目標是集齊所有一建專業,完成“大滿貫”。
?
有人會問:一個人為什么能持續多年做一件事?答案只有一個——有利可圖。否則就是出于興趣,或者根本不會算賬。我能堅持增項,是因為一建每年都能帶來實際收益,有企業為我繳納社保,同時無論我做培訓還是證書掛靠中介,擁有一建資質始終是我最強的背書。
?
說白了,沒有實力、沒有流量、沒有人品,是不可能有人愿意找你合作的。很多人問我:小白憑什么信你陪考?陌生人為什么敢找你掛證?因為我有真材實料。反倒是那些靠嘩眾取寵博流量的賬號。
?
至于有些人嘲諷我沒去考巖土、結構、發輸變電,說實話我聽了只覺得可笑。首先,巖土和結構是勘察設計類證書,一建則是施工類,兩者根本不能同時使用。其次,我目前手握七個一建專業,市場估值在15萬左右,而巖土市場價只有11萬,結構更低,8萬出頭。我為什么要花時間精力去考一個沒法變現的證書?如果哪天巖土也值30萬,我會第一時間去考下來。說到底,我考證的核心就是為了賺錢,不具備性價比的事,我一概不做。
?
就拿今年的一建鐵路專業來說,三四月份掛靠市場行情火爆,一度炒到30萬一年;到了五六月,掛靠價格回落到23萬,現在則只剩16-17萬。這種波動是掛靠市場的常態,但很多人總是被“錨定效應”誤導,以為30萬就是正常價位。其實真正的常態應該是現在的16-17萬,甚至說現在也可能是虛高,因為在嚴查掛證和集中延期前,鐵路專業的證書不過幾萬一年。
?
過去建筑行業整體景氣,大家都能輕松賺錢,對未來過于樂觀。但現在經濟周期已變,企業維持資質的動力減弱,自然也就沒那么愿意出高價掛證。昨天刷到一個段子,蠻諷刺現實的: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婦女懷疑丈夫出軌,理由是家用越來越少。夫妻倆一個在安徽,一個在浙江打拼,以前男人每月上交兩萬多,現在逐漸減到一萬,女人就開始懷疑是不是有了小三。她多次跑到浙江“抓奸”,還聯系了丈夫所有朋友,但始終找不到證據。
?
問題不是出軌,而是男人的生意收入大幅縮水,她不信,還堅持認為“肯定有鬼”。我看完只想說,現在經濟這么差,賺不到錢不正常嗎?這社會能月月上交一萬家庭開支已經很難得了。有些人不下場就永遠不懂,錢難掙、屎難吃。還把老公當提款機,完全沒有理解和支持。很多中國夫妻關系的悲劇,其實就是這種現實落差導致的。
?
說遠了,但本質是一樣的:不懂周期思維的人,在下行期只會做錯決策。很多人總是以為過去好,以后也一定會更好。但真正清醒的人知道,這三十年的高速發展主要靠的是改革開放和人口紅利,這不是常態,而是時代紅利。現在這波紅利逐漸結束,我們正在過渡到另一個時代。
?
建筑行業也一樣,不是每個證書都值得擁有,也不是每種業務都還能做得下去。很多中介現在已經干不下去了。上游建筑企業利潤下滑,資質維護的動力變弱,對掛證需求減少;而中介之間競爭越來越激烈,價格一壓再壓,利潤空間幾乎被擠干。于是很多人轉向“黑中介”,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騙一單算一單,搞到幾十萬就跑路,根本不管建造師的證書會不會出事。
?
歸根到底,這個行業變了。從以前的“穩賺不賠”變成了今天的“高風險博低收益”。現在考一建,仍然有性價比,但得看清方向,選對專業、避開風險,別被短期泡沫和網絡噱頭誤導。
?
這條路不是不能走,而是要更精、更穩、更清醒。不是誰都能靠掛靠賺錢,也不是每張證書都能讓你逆天改命。賺錢永遠不是靠幻想,而是靠判斷、經驗和持續行動。
上一篇: 一建“爛大街”是最大的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