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證書掛靠市場因政策嚴查掀起軒然大波。從中介到企業,再到專業人才,各方在政策高壓之下,圍繞證書注銷與退費問題展開了一場利益博弈。表面看似平靜的退費背后,暗藏糾紛與混亂,利益驅動、信息不對稱和監管缺失等問題逐一浮現,讓整個行業陷入“退證退費”的艱難抉擇。
?
嚴查掛靠:政策高壓下的全線震動
隨著住建部對“掛證”行為的專項整治行動深入推進,證書掛靠市場的亂象開始顯現。嚴查之下,大量證書被要求注銷,而企業為保護資質積極配合政策。一些專業人才卻對此措手不及,他們不愿意輕易退費,認為企業單方面要求注銷不具備法律依據。而企業則為降低損失,甚至提出退還全部費用的要求,使得原本就敏感的掛靠行為引發更大的爭議。
?
矛盾之一:人才不愿退費
在退費問題中,專業人才與企業之間的矛盾最為普遍。部分人才認為,盡管住建部嚴查“掛證”,但這并非自己的過錯。按照掛靠合同,他們的職責僅限于提供證書,而公司因政策壓力要求注銷證書,與自身履約并無直接關聯。因此,他們提出兩個關鍵主張:
1.繼續履行合同,無需注銷證書。
2.若必須注銷證書,費用不應全額退還。
然而,這種思路恰恰暴露了人才對“掛證”行為嚴重性的低估。面對政策高壓,企業資質的重要性遠超個人利益,一旦因掛靠問題失去資質,企業將面臨巨額損失甚至停業的風險。人才雖不必承擔企業的資質責任,但從道義和合同精神來看,協商退費以平衡雙方利益,顯然更為妥當。
?
矛盾之二:企業要求全額退費
部分企業老板的做法同樣引發爭議。他們在使用證書大半年甚至更長時間后,突然要求人才退還全部費用。這種做法缺乏合理性:
1.企業已經享受了證書掛靠帶來的資質加持,費用理應包含證書使用期間的報酬。
2.退費要求的關鍵理由是“重新掛靠成本太高”,但這一說法更像是將自身風險轉嫁給人才。
3.此類舉動不僅顯示出企業的短視和自私,也讓人質疑其應對政策變化的能力。在市場環境低迷、政策收緊的背景下,企業更需注重合規經營,而非通過算計人才利益來應對危機。
?
復雜問題:中介的“代簽”陷阱
更為棘手的情況發生在人才通過中介機構簽訂掛靠合同時。當退費問題出現時,人才將費用退還給中介,而中介卻拒絕將費用退還企業。更有甚者,中介利用“代簽”的信息不對稱,以舉報企業相威脅,進一步加劇矛盾。
這種現象暴露了中介市場的混亂:
1.陰陽合同:中介與人才、企業分別簽訂不同版本的合同,費用約定模糊,責任不明。
2.政策漏洞:中介利用掛靠中的灰色地帶牟利,在嚴查政策下置身事外,甚至試圖渾水摸魚。
3.監管不足:缺乏明確的法律法規約束,導致中介市場亂象叢生。
這類情況一旦陷入糾紛,不僅影響企業正常經營,也讓人才利益受損,更對整個行業的規范發展形成阻礙。
?
以史為鑒:退費糾紛的法律警示
類似退費糾紛并非首次出現。早在2019年住建部嚴查掛靠之際,北京某注巖工程師因退證退費問題與企業對簿公堂,最終的判決結果令人深思:?
1.人才所得的三十幾萬元掛靠費用被全部充公。
2.中介機構收取的二三萬元費用也被沒收。
這一案例表明,在掛靠行為中,任何試圖通過違規途徑獲取利益的行為,都可能面臨政策的強力打擊。對于當前市場上的“退費之爭”,各方應當汲取教訓,減少對抗與算計,通過協商實現利益平衡。
?
亂象反思:行業需要怎樣的變革?
此次掛靠退費風波的背后,折射出行業深層次的問題:
1.政策執行力度的增強:隨著整治行動持續推進,“掛證”行為的生存空間將越來越小,企業和人才必須認識到合規經營的重要性。
2.行業規則的完善:市場需要更明確的掛靠行為規范與法律約束,防止中介機構鉆政策漏洞。
3.觀念的轉變:人才和企業應摒棄僥幸心理,回歸職業發展與合規經營的正軌。
對于企業來說,資質是發展的基礎,而規范化管理才是長期解決之道。對于人才而言,執業資格的合法使用是職業發展的根本保障,掛靠行為帶來的短期利益不可取代合法職業生涯的長期回報。
?
退一步海闊天空:協商是最佳選擇
無論是企業、人才還是中介,各方都需認識到,算計越多,失去越多。政策高壓之下,協商退證退費是一種無奈但必要的選擇。與其互相指責、爭執不下,不如本著理性、公平的態度,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在行業低迷的當下,每一方都面臨挑戰與壓力。困難時期,需要更多的理解與妥協。只有放下對立,達成共識,才能共同邁過這道坎,實現行業的平穩過渡與長遠發展。
上一篇: 2024年房地產估價師考后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