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造價師開考,第一天的《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和《建設工程計價》兩門被認為是整套考試中最簡單的科目,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今年的缺考率卻異常之高。很多考場連一半的考生都不到,出勤率低得驚人,有的考場甚至只來了十幾個人。按照這種趨勢推算,今天的《計量》和《案例分析》兩門專業課的缺考情況可能會更為明顯。這一現象其實早有跡象可循,從今年一級建造師考試的出勤率就能看出端倪——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放棄”,哪怕是抱著碰碰運氣心態去考的人都在減少。
?
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其實很現實。行業整體的低迷,加上造價證書的市場價值大幅下滑,讓許多原本計劃備考的人失去了動力。十年前的一級造價師證書還是炙手可熱的“金字招牌”,但如今證書掛靠價暴跌,行業崗位需求萎縮,薪資待遇普遍下降,導致很多人認為考證已經“性價比不高”。隨著政策收緊,報名資格也越來越嚴格,許多行業外人士被排除在考試門檻之外,進一步降低了考試熱度。與此同時,工程類考試整體的難度不確定性增加,題型隨機、出題方向變化大,讓不少人心生退意。
?
不過,從昨日開考的兩門科目來看,整體難度仍屬中等,題型偏穩,沒有太多偏題或怪題。對比去年“計量”那份試卷的難度,今年的趨勢略顯溫和。但這類考試的不確定性,恰恰是很多考生放棄的關鍵原因之一。造價考試不像從前那樣“努力就能穩過”,更多的是拼綜合素質、心態與運氣。而在行業寒冬的背景下,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去準備一張“可能不再值錢”的證書,確實讓人猶豫。
?
盡管如此,對于仍在造價行業內打拼的人來說,一級造價師證書依舊具有重要意義。造價工作是建筑領域的重要一環,“有證”和“無證”在行業地位和收入上仍存在明顯差距。許多省市已出臺政策,明確要求造價咨詢企業的投標文件及項目造價審核需由注冊造價師簽章,這意味著持證依舊是專業人士參與核心工作的必要條件。從職業發展的角度看,證書雖然不再是“發財捷徑”,但仍是個人能力與專業資質的象征。
?
對于已經拿下一建的人而言,一級造價師可以成為一個強有力的補充。當前建筑市場更傾向于“多精尖”的復合型人才,一造與一建的結合能讓個人在投標、項目管理、造價控制等方面具備更全面的競爭力。而對于部分自由職業者或無緣報考一建的非工程類專業人士來說,一級造價師依然是一個值得考慮的方向。它不僅能提升專業認知,也能為日后的職業轉型或創業提供資質基礎。
?
總的來說,工程類考試的“遇冷”并不代表專業的徹底衰落,而是行業在經歷結構性調整。短期內,證書的經濟回報可能不如從前,但從長期看,造價師依然是建筑行業中具有技術含量與專業權威的職業。面對現實的行業低谷,那些仍愿意堅持學習、提升自我的人,反而更可能在下一個周期中脫穎而出。造價證書或許不再“香”,但對于真正熱愛建筑、堅持專業的從業者而言,它仍然值得被認真對待。
上一篇: 從職場角度看高級工程師職稱的實際價值
下一篇: 建造師證書掛靠的數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