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了名,連教材都沒翻幾頁。”
“一看書就困,一拖再拖,最后干脆不去了。”
“家里出點事,時間根本安排不過來。”
?
這些聲音,在每年一建考試前后都反復上演。一建(一級建造師)作為建筑行業(yè)的重要證書,每年都有成千上萬人報名,但棄考率卻高得驚人。據(jù)一些非官方統(tǒng)計,某些地區(qū)的一建棄考率甚至超過30%。為什么這么多人選擇棄考?不僅僅是“沒準備好”那么簡單,背后的原因,真實又扎心。
?
1. 擺爛式備考:根本沒規(guī)劃好就上戰(zhàn)場
?
很多人一開始就沒搞清楚怎么復習,甚至不知道自己該從哪一科看起。報完名,熱情幾天,然后進入“假裝努力”的階段:買了書、加了群、收藏了一堆資料,但就是不真正開始學。
沒有計劃、沒有節(jié)奏,每次翻書都覺得知識點太多太雜,看一會兒就焦慮,想著“明天再戰(zhàn)”,結(jié)果明天變下周,下周變下次。時間拖著拖著,心態(tài)也就擺爛了:反正也過不了,不如不去考。
?
2. 目標感缺失:不是自己的考試,自然堅持不了
?
還有一部分人,壓根就不是為自己報的名。比如:
?
“同事都在考,我也報一個,不考顯得不上進。”
?
“家里人說考個證好,能升職,我就報了。”
?
問題是,他們對這個考試并沒有實際需求,沒有清晰的目的和動力。你問他:“你考下來打算干嘛?”他可能也答不上來。這種情況下,一旦遇到點難度,比如聽不懂網(wǎng)課、記不住法規(guī)、模擬考掛了,很容易就失去信心,想著:“我也沒那么需要這個證,不考了也沒什么。”
?
3. 被負面情緒打敗,主動“認輸”
?
考一建的過程其實挺“折磨人”的,特別是對已經(jīng)離開學校多年、平時又不怎么碰書本的上班族來說。一遇到不會的題,很多人腦子里就開始放大招:
“完了,我肯定過不了。”
“看了三遍還是不會,我是不是不適合考證?”
“花了這么多時間也沒進步,我太差了。”
?
這些自我否定的情緒一旦種下,就很容易發(fā)展成“主動放棄”:“與其去考場丟人,還不如不考。”
?
4. 生活變數(shù)太多,復習計劃一沖就散
?
即使前面都準備得不錯,一些人還是會在最后階段選擇棄考。為什么?
現(xiàn)實永遠比計劃復雜:
?
項目突擊加班,連軸轉(zhuǎn)沒空看書;
?
家人生病、孩子開學,各種瑣事纏身;
?
臨時調(diào)崗、外出出差,復習節(jié)奏全被打亂。
?
在時間、精力有限的情況下,他們只能做選擇題:這次不行,就放棄這次,等下一年再說。
?
說到底,棄考并不是“懶”,也不是“不上進”,而是各種現(xiàn)實壓力和心理狀態(tài)交織下的結(jié)果。你身邊的人如果棄考了,別急著嘲諷一句“又白花報名費”,多半他們心里也挺懊惱的。或許他們也曾認真計劃過、努力堅持過,只是最后沒頂住。
?
如果你也在猶豫“今年到底要不要去考”,不如問問自己:
你是真的想拿下這個證,還是只是在跟風?
你有沒有準備好,哪怕只是一點點,也別輕易放棄?
?
考試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但既然報了,就盡力走完這一步。不然,年復一年,棄考就會變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