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一建考試報名人數突破200萬,這是什么概念?相當于整個冰島全國人口被塞進中國的考場里。北京的考生被“外派”去天津,上海人連夜跨省“遷考”,考場排隊像演唱會,監考老師收卷得靠喇叭吼:“后排的,把卷子舉高點,別讓隔壁省的手伸過來偷瞄!”這還只是報考場景的冰山一角。
有人說一建“爛大街”?你見過凌晨三點搶名額像搶春運火車票、像蹲茅臺秒殺的證書嗎?某考生吐槽:“我0.1秒點慢了點,系統直接把我踢到鄰省考試??戳艘谎鄣貓D,考點比我回老家還遠!”
1、學歷審核:學信網成了照妖鏡
以前弄個“陳年畢業證”還能混過審核,現在一聯網,假學歷直接曝光。某考生掏出“02年畢業”的某某理工大學文憑,審核員一查:這學校2005年才成立。結果備注欄直接寫:“建議報考時光機操作員專業,更符合您的背景!”
2、社保核查:打工人社保成“身份證明”
過去找單位蓋章就能報,現在必須社保繳滿月數才算。干了十年工地的老王,老板從不買社保,結果報名系統顯示“不合格”。老王一臉懵:“我頭頂混凝土曬成煤球,怎么就不是建筑人?要不我寄安全帽上的泥給你驗DNA?”
3、考后復審:成績合格只是開始
考完并不代表結束。一些地區考后“秋后算賬”,學歷、社保、工作年限全查。有考生高分過線,結果填了“2015年就職某單位”,而那家公司2018年才成立。審核員靈魂發問:“您是會穿越還是提前三年入職了還沒開的公司?”
曾經,一建證書是“可有可無”的存在,工程師靠經驗吃飯;如今,沒有一建證,連進項目都難。有項目經理調侃:“現在連掃地阿姨都得有證書,理由是會操作掃地機這種‘特種設備’。”
掛靠市場更魔幻:有證的人每天接十多個電話,“三年十萬,掛不掛?”沒證的只能在工地啃饅頭,眼睜睜看別人靠證吃香喝辣。有人苦笑:“這證就像磚,哪里缺人哪里搬,但首先你得自己手里‘砸’出一塊來。”
1、專業限制嚴上加嚴
非相關專業被拒比去年暴漲400%。某省審核通過率直接砍半,有人調侃:“以前報名是‘全民參與’,現在是‘看專業臉色’,連報名系統都自帶相親功能,第一步問你‘哪所學校畢業的?’”
2、社保+證明“雙重鎖死”
去年只有3省查社保,今年擴展到12省。某省數據顯示:3萬名考生因社保問題直接被拒,相當于整個城市的考生“團滅”。有人建議:“干脆考場門口設社保機,掃碼繳費現場打印,不然報名比入黨還難。”
3、合格名單“神隱術”上線
有直轄市突然取消合格名單公示,考生集體炸鍋:“以前還能偷偷查競爭對手有沒有過,現在連嫉妒都得打馬賽克。建議出個定位系統,誰過了手機響一聲,順便提醒你‘該炫耀了’。”
考證如今成了玩“俄羅斯方塊”——你剛適應一個規則,它就換一套。有經驗的人現在早就開始“囤證”,像囤口罩、囤衛生紙一樣。前幾年嫌證書沒用的人,現在都在偷偷補項加考,因為他們知道:等你想考的時候,可能連入口都找不到了。
某考生一語中的:“以前考證是想點奶茶就點,現在是像搶春運車票,拼手速、拼社保、拼專業。最怕的是你剛想報名,發現窗口已經關了,連門都沒你一塊磚。”
現在這個時代,證書不是萬能,但沒有證真的寸步難行。雖然拿下一建就像穿上“帶刺的金內褲”,又沉又勒,但比起光著屁股被市場暴風雪刮成冰棍,總歸多了一層防護。
所以,還能報上名的兄弟姐妹聽勸:抓緊考,別猶豫。等你熬過這關,將來新人面前你就是OG,可以淡定地說一句:“我們那時候考一建,比現在難多了,至少那時還讓你帶準考證進場,現在可能連社保繳費清單都要打印三份當‘門票’。”
下一篇: 建筑行業證書考試難度排行榜,你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