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建筑行業的資質制度頻頻變動,尤其在檢測行業資質領域,亂象愈演愈烈。最典型的現象就是:中級職稱被允許代替檢測師,注冊時“一證一專業”,乍一看是放寬限制、降低門檻,實則引發了行業內一連串連鎖反應。
?
本應是技術壁壘、質量保障的“檢測師”,如今被某些省份用職稱證書替代,甚至不用經過專業培訓和實踐。這種做法不僅動搖了檢測工作的專業性,也使得大量檢測報告質量堪憂。試問,連儀器操作規程都沒摸過的人,怎么出具合格的報告?難怪行業里調侃:“看檢測報告像看天書。”
?
背后的問題是,監管層面對資質審核越來越寬松,考試標準頻繁調整。先是監理工程師考試不再要求中級職稱,緊接著中級職稱又能替代檢測師。這種“簡化”不是真正的改革,而是把專業嚴肅性當作靈活機動的籌碼,使得行業門檻持續被壓低。
?
更可怕的是,職稱證早已成為市場上的商品。有人懶得考檢測師證,直接掏錢買個職稱證,就能上崗。這無疑是給“真干實做”的從業者沉重一擊,也讓那些年復一年苦讀考證的人寒心。
?
但即便如此,真正有能力、有操守的技術人員也不必太悲觀。正所謂“大浪淘沙”,混水摸魚終有清賬之日。等泡沫褪去,那些靠真本事吃飯的人依舊會留下來。市場再水,也總有干凈的地方;競爭再亂,也擋不住真金的光。
?
行業在退潮,制度在塌縮,但正因如此,更需要有人站穩腳跟,不被短視的變動帶跑偏。未來能活下來的企業,不是那些靠“買證”“卡人”茍延殘喘的,而是那些在亂局中依舊堅持專業、守住底線的“梟雄”。
?
水越混,越考驗定力。檢測行業不缺人,缺的是肯扎根、愿承擔的人才。市場的冷風終會過去,而有本事的你,永遠不過時。
上一篇: 資質證書對建筑公司有多重要?
下一篇: 民航建造師為何“最不值得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