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8月2日,住建部和人社部聯合發布的《關于開展工程建設領域專業技術人員違規掛證行為專項治理的通知》正在逐步落實,推動行業變革的同時,也給建筑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這一政策的實施無疑有助于行業的長期發展,它要求企業更加規范、合法地運營,但與此同時,也讓許多處于困境中的企業面臨了生存的巨大挑戰。
?
政策背后的利與弊
?
這項政策出臺后,企業在資質維護方面的難度大大增加,尤其是在行業不景氣的背景下,項目逐漸減少。以前,許多建筑企業通過掛證來滿足資質辦理或維護的需求,而這些證書往往是通過短期聘用或掛靠的方式來完成,成本較低,能夠保證企業在資質要求上不掉鏈子。但如今,政策嚴格要求注冊人員與企業簽訂長期勞動合同,并且必須為其繳納社保、公積金等,這意味著人力成本將大幅上升,企業需要支付更高的費用才能找到合適的掛證人員。
?
根據新政策,技術負責人的要求不僅僅是高級職稱或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還需要具備豐富的工程施工技術管理經驗,并且主持完成過多個符合資質標準的工程項目。這一規定讓企業在選擇合適的技術負責人時更加困難,而企業主要人員的配置要求更加精細,要求不同專業領域的注冊建造師、中級以上職稱人員數量必須明確,并且缺一不可。沒有合適的人選,企業的資質就無法通過審核,也無法參與市場上的競爭。
?
政策對企業的影響
?
“掛證行為”的整治措施是本次政策的亮點之一。特別是對于聘用一年內變更注冊單位2次及以上的職業資格人員的企業,監管部門將進行重點核查。這一條規定幾乎是一枚“核彈”,直接導致了市場上合規證書數量的急劇減少,使得許多建筑企業在資質辦理、人員配置上面臨極大挑戰。以前企業通過短期掛證來降低成本的方式行得通,但現在的政策將使得這種低成本的做法不再可行,企業不得不為符合要求的技術人員提供長期穩定的待遇,從而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
?
行業洗牌加劇
?
由于新政策的嚴格執行,不僅企業面臨資質辦理的困難,行業的整體生態也在發生變化。根據統計,北京市在實施新政策后,已注銷了1000多家建筑企業的資質,而在同一時期,幾乎沒有新增企業資質。這一情況暴露了行業中的潛在問題,尤其是在市場低迷的背景下,許多企業因無法適應新的政策要求,選擇了注銷資質以減輕經營負擔。
?
可以預見,在未來幾年內,更多的建筑企業將會面臨資質注銷的困境。行業的洗牌將愈加激烈,那些未能及時適應政策變化的企業,可能會在這場行業變革中消失。與此同時,合規證書的稀缺將進一步推高注冊人員的薪資待遇,企業為吸引和留住人才所支付的費用也將大幅增加。企業要生存,必須加大投入,確保能滿足政策規定的各項要求,這對許多資金和資源有限的企業來說,將是一次巨大的挑戰。
?
應對策略:如何適應新政策
?
面對政策帶來的壓力,企業要想生存并發展,必須調整自身的經營策略。首先,企業應主動適應新政策,確保資質和人員配置的合規性,避免因掛證等違規行為被處罰。其次,企業要加大對技術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確保公司能夠滿足新政策的要求,尤其是在技術負責人和專業人員的配置上,要提前做好規劃。最后,企業還可以通過提高員工待遇、優化管理模式等方式,提高團隊的穩定性,降低因人員流動導致的風險。
?
結語
?
隨著住建部和人社部的聯合政策不斷深入,建筑行業的整體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雖然這一政策有助于推動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但也讓許多企業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未來幾年,行業的洗牌將進一步加劇,如何適應新政策、提高自身的合規性,將是企業能否在市場中立足的關鍵。建筑企業要時刻關注政策變化,提前做好準備,以應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
上一篇: 如何高效備考一建,抓住行業機遇